陈墨耐心听着,偶尔补充一句:“再给小黑搭个新窝,放在桃树下,让它能晒到太阳;厨房旁边再搭个小棚子,放杂物,省得屋里乱。”
两人聊着未来的规划,不知不觉就到了睡觉时间。丁秋楠靠在陈墨怀里,很快就睡着了,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。陈墨看着她的睡颜,心里满是踏实 —— 有这样一个知冷知热的媳妇,还有一个充满期待的新家,这样的日子,真好。
第二天一早,陈墨照例带着小黑出去跑步。清晨的胡同很安静,只有清洁工扫地的声音和偶尔的鸡鸣。小黑在前面跑前跑后,时不时对着路过的猫叫两声,活力满满。
回到家,丁秋楠已经醒了,正在厨房准备早餐。陈墨走进厨房,从冰箱里拿出四个鸡蛋,打在碗里,加了点温水和虾皮,搅拌均匀,放进蒸锅 —— 这是丁秋楠最爱吃的虾皮蒸蛋羹,软嫩鲜香,还补钙。
“你回来啦!快洗手,蛋羹马上就好。” 丁秋楠笑着说,手里正在切黄瓜,准备做凉拌黄瓜。
两人吃完早餐,陈墨骑车送丁秋楠去钢厂,然后才往医院赶。到了医院,他先去食堂找采购王师傅和厨师长李师傅,从口袋里掏出两包牡丹烟,递给他们:“王师傅,李师傅,新年好!一点小意思,你们尝尝。”
王师傅和李师傅笑着接过烟,塞进兜里:“小墨,你太客气了!昨天你让我买的五花肉,我已经让李师傅做好肉丸子了,中午给你送过去。”
“谢谢王师傅,麻烦你们了。” 陈墨笑着道谢,又聊了几句,才往中医科办公室走。
办公室里空荡荡的,没有病人 —— 这年头,除非是急病,很少有人大早上来医院。陈墨坐在办公桌前,拿出笔记本,继续整理中医急救知识。刚写了没几页,就听见办公室门被推开,梁明远主任和张副院长一起走了进来。
“小墨,跟张院长出去一趟,把你的针包带上。” 梁主任开门见山,语气带着几分严肃。
陈墨心里一愣 —— 看样子是要去出诊,他没多问,赶紧收拾好针包,跟着张副院长往外走。医院门口已经停着一辆黑色吉普车,司机站在车旁,看到他们过来,赶紧打开车门。
张副院长坐到副驾驶,陈墨则坐到后排。车子发动后,张副院长才扭头对陈墨说:“小墨,到地方后,你什么都不要问,不要说,安安静静听就行,就当是去学习,明白吗?”
陈墨心里咯噔一下 —— 这显然不是普通的出诊,更像是院外会诊,而且病人身份不一般。他赶紧点头:“知道了,张院长,我一定不多话。”
当时的北京,马路上的汽车很少,大多是自行车和三轮车。吉普车开得很快,沿着长安街一路向东,路边的建筑大多是红墙灰瓦,偶尔能看到穿着军装的士兵走过。不到二十分钟,车子就停在了一座大门前 —— 门口挂着 “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总院” 的牌子,门口有哨兵持枪站岗,气氛严肃。
车子直接开到后院的一个拱门前才停下。陈墨跟着张副院长下车,刚走到拱门前,就看见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军人迎了上来,肩上的军衔是少校。他对着张副院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,声音洪亮:“张院长,您来了!刘院长已经在里面等您了,请跟我来。”
陈墨跟着他们走进拱门,来到一栋三层小楼前 —— 楼下有两名哨兵端着枪站岗,眼神锐利地盯着他们。白大褂少校回头对张副院长说:“张院长,不好意思,按照规定,需要例行检查。”
张副院长点了点头:“应该的,你们检查吧。”
两名哨兵上前,对陈墨和张副院长进行了仔细的搜身,连陈墨的针包都打开检查了一遍。上楼时,他们的挎包被留在了楼下的值班室,只让陈墨带着针包上去。
在白大褂少校的带领下,他们来到二楼的一间会议室。会议室里的长桌旁已经坐了十几个人,有穿军装的,也有穿白大褂的,气氛严肃。看到他们进来,坐在长桌首座的一位老人摆了摆手,示意他们坐下。张副院长坐到长桌旁,陈墨则在他身后找了个凳子坐下。
坐下时,陈墨悄悄抬头看了一眼首座的老人 —— 他穿着军装,领章上有一颗金星,显然是位将军。张副院长扭头在他耳边小声说:“这位是部队总院的刘院长,少将军衔,等会儿说话要注意分寸。”
陈墨赶紧点头,心里更加确定 —— 这次会诊的病人,身份绝对不一般。
刘院长看所有人都到齐了,清了清嗓子,声音洪亮:“人都到齐了,咱们开始吧。时间紧急,废话不多说。小杨,你给大家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。”
刚才接待他们的白大褂少校站起身,手里拿着一份病历,声音清晰地说:“病人男性,68 岁,前天凌晨突发心绞痛,经抢救后暂时平稳,但仍有反复,心率不稳定,血压也偏高。做过心电图和 X 光检查,排除了心梗,但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。目前用西药维持,但效果不太理想,想请各位专家会诊,制定后续治疗方案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六零小中医: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六零小中医: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