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墨选了《实用内科学》《泌尿外科学》《西医诊断学基础》三本书,都是厚厚的精装本,加起来快有砖头重。“谢谢李教授,我看完尽快还回来。”
“不急,慢慢看,有不懂的可以来问我。” 李教授摆摆手,眼里满是赞赏 —— 现在的年轻医生,大多只钻一门,像陈墨这样愿意跨学科学习的,太少了。
抱着书回到诊室,陈墨把书放在桌角 —— 书太厚,不是一天两天能看完的,他打算晚上回家,等丁秋楠和宝宝睡了再慢慢看。中午他没回家吃饭 —— 早上出门时跟丁妈说过,昨晚照顾宝宝没睡好,中午想在诊室补觉。
他把诊室的躺椅拉开,盖上薄被,很快就睡着了。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,落在他脸上,柔和得像丁秋楠的手。这段时间,他白天要上班接诊、会诊,晚上要起来照顾宝宝,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,再好的身体也扛不住,中午这一小时的睡眠,对他来说格外珍贵。
下午下班时,陈墨抱着书走出医院,心里还在琢磨西医书里的内容 ——“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”,对应中医的 “肾失封藏”,两者其实有相通之处,只是表述不同。他边走边想,不知不觉就到了胡同口。
刚走进小院,就闻到一股饭菜香味 —— 丁妈和陈琴正在厨房忙碌,丁妈在切菜,陈琴在烧火,两人有说有笑,小黑则蹲在厨房门口,尾巴摇个不停。
“姐,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?” 陈墨放下书,走进厨房帮忙。
陈琴回头笑了笑,手里的柴火往炉膛里添了点:“爸妈的几个老战友,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你生了龙凤胎,非要来看看宝宝,找不到咱家地址,就跑到街道办找我,让我带他们过来。” 她指了指客厅,“他们给宝宝带的东西都在桌子上,你去看看,都是好东西。对了,王婶下午就回去了,说家里还有事要忙。”
陈墨走进客厅,眼睛瞬间亮了 —— 桌子上摆着满满一堆东西:四罐水果罐头(橘子、苹果各两罐)、两罐午餐肉、两袋麦乳精、一罐奶粉、两包藕粉,都是当下稀缺的紧俏货。沙发上还放着两个包裹,他走过去打开一看,里面是两件深灰色的 55 式将校呢大衣,面料厚实,做工精致,还有两块枣红色的纯毛毛毯,摸上去柔软顺滑,一看就价值不菲。
“这些…… 也太贵重了吧?” 陈墨有点惊讶 ——55 式将校呢大衣是部队专供,市面上根本买不到,纯毛毛毯更是需要专门的 “特供票”,普通人连见都见不到。
丁秋楠听到动静,抱着宝宝从卧室走出来,笑着说:“这些都是下午那几位叔叔阿姨带来的,他们还每人给宝宝塞了十块钱的红封,说沾沾龙凤胎的喜气。”
陈墨点点头,心里满是暖意 —— 这些都是父母生前的战友,因为工作繁忙,平时很少联系,可一听说家里有喜事,立马就赶来,还带了这么多贵重的东西。他知道,这份情谊,是父母用生命换来的,比什么都珍贵。
“媳妇,这两件呢大衣,我想送给姐夫和姐,你觉得咋样?” 陈墨看向丁秋楠 —— 王建军在粮食局上班,经常要外出办事,呢大衣保暖又体面;陈琴虽然在街道办,但冬天骑车上班也需要厚衣服。
“当然可以!” 丁秋楠毫不犹豫地答应,“姐和姐夫这段时间帮了咱们这么多,照顾我和宝宝,还搬过来住,送他们点东西是应该的。”
陈墨开始收拾东西,把罐头、麦乳精放进柜子里,纯毛毛毯叠好塞进卧室的衣柜 —— 这两床毯子正好给宝宝用,冬天盖着暖和。两件呢大衣则放在沙发上,等王建军回来就给他。
果然,王建军下班进门,看到沙发上的呢大衣,眼睛瞬间亮了,走过去拿起一件,在身上比划了一下,笑得合不拢嘴:“这大衣也太合身了!小楚,你这可是把好东西给我了!”
“姐夫你穿着好看,就该给你穿。” 陈墨笑着递过去,“对了,早上让你帮忙开的煤票,拿到了吗?”
“拿到了!” 王建军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五十斤的煤票,递给陈墨,“我跟物资局的老张说了,他特意多开了十斤,够你烧一阵了。”
“谢谢姐夫!” 陈墨接过煤票,心里踏实了不少。
陈琴看着丈夫高兴的样子,却摇了摇头:“另一件大衣我就不要了,你留着自己穿吧,我在街道办上班,穿这么好的衣服反而不方便。”
“姐,这大衣是给你冬天骑车用的,暖和。” 陈墨劝道。
“真不用,我有棉袄就够了。” 陈琴坚持,“你留着吧,以后出门会诊也能穿,体面。”
陈墨没办法,只好把另一件大衣收起来,心里却暗暗记下 —— 等下次有机会,再给陈琴买件合适的厚衣服。
晚饭时,桌子上摆满了菜:炖鸡汤、炒青菜、煎鸡蛋、午餐肉,都是丁妈和陈琴特意做的。家媛和家栋坐在桌边,大口吃着饭,偶尔还会给丁秋楠夹菜,小大人似的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六零小中医:开局救了个老太太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六零小中医:开局救了个老太太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