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末的余温还未完全散去,秋老虎却已悄悄收起了它的威风。李家村的田埂上,一夜之间像是被谁撒上了一把把的金粉,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,玉米杆也顶着饱满的“棒子”,羞赧地垂着头。空气里不再是盛夏的燥热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泥土、青草和谷物清香的,让人踏实的味道。
这是李家村一年中最忙碌,也最充满希望的时节——秋收。
天刚蒙蒙亮,东边的天际线才泛起一点鱼肚白,李家院子里就已经有了动静。张秀兰轻手轻脚地从炕上爬起来,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念宝。她摸黑穿上打了补丁的旧褂子,又在外面套了件耐磨的蓝布衫,然后熟练地生火、烧水、贴饼子。灶膛里的火苗“噼啪”作响,映得她脸上暖融融的,也驱散了清晨的凉意。
“秀兰,水烧开了没?我先去地里看看。”李兴荣扛着锄头从外面走进来,他刚去村头的水井挑了两担水,额头上已经沁出了细密的汗珠。虽然才凌晨五点多,但空气里已经有了一丝劳作的紧迫感。
“快了快了,你先喝碗热水,吃个饼垫垫肚子。”张秀兰把最后一张金黄的玉米面饼子从锅里铲出来,放在粗瓷碗里,“向阳呢?叫他起来没?今天得把东头那亩谷子先割了,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。”
“叫了,那小子揉着眼睛起来了,说去洗漱了。”李兴荣接过水碗,“咕咚咕咚”喝了两口,又拿起饼子大口吃了起来。他吃得很快,像是在跟时间赛跑——秋收就是这样,抢收抢种,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。
就在这时,西屋的门“吱呀”一声开了,念宝穿着粉色的小褂子,揉着惺忪的睡眼走了出来。她的头发睡得有些乱,额前的碎发贴在脸上,看起来像个刚睡醒的小猫。
“娘,爹,早……”念宝的声音还有点软糯,带着刚睡醒的鼻音。她昨天晚上就听爹娘说今天要开始秋收,心里惦记着,所以也醒得格外早。
“哟,我的小念宝也醒啦?”张秀兰赶紧走过去,摸了摸她的额头,“没着凉吧?怎么不多睡会儿?”
念宝摇了摇头,小跑到桌边,仰着小脸看张秀兰:“娘,我也想去地里帮你们干活!”
张秀兰笑了,捏了捏她的小脸蛋:“你个小不点,能干啥呀?地里的活儿重,别累着你。在家乖乖待着,或者去村口跟别的小朋友玩一会儿,等娘和爹回来给你带烤红薯吃。”
“我不嘛,我就要去!”念宝拉着张秀兰的衣角,轻轻晃了晃,撒娇道,“我可以帮你们捡谷穗呀,我眼睛亮,肯定能捡很多!”
这时,李向阳也洗漱完走了出来,他听到妹妹的话,笑着说:“娘,就让念宝去吧。她那么小,也干不了重活,就让她在田埂上捡捡谷穗,权当玩了。有我看着她,不会出事的。”
李兴荣也放下了手里的碗,看了看念宝期待的眼神,点了点头:“行,就让她跟着吧。正好让她看看庄稼是怎么收的,也让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。”
得到了爹娘和哥哥的同意,念宝高兴得跳了起来,小辫子也跟着一甩一甩的:“太好了!谢谢爹,谢谢娘,谢谢哥哥!”
张秀兰无奈地笑了笑,赶紧给念宝盛了碗小米粥,又拿了个饼子:“快吃点东西,吃完我们就出发。”
一家人匆匆吃完早饭,李兴荣扛着镰刀和锄头,张秀兰背着竹筐,李向阳拎着水壶,念宝则攥着一个小竹篮——这是张秀兰特意找的,让她用来捡谷穗的。一家人浩浩荡荡地朝着村东头的谷子地走去。
清晨的田野格外安静,只有风吹过庄稼地的“沙沙”声,和偶尔传来的几声鸡鸣狗吠。露水还沾在谷穗和草叶上,走在田埂上,裤脚很快就被打湿了,带着一丝凉凉的惬意。念宝跟在李向阳身边,好奇地东张西望,眼睛里满是新鲜。她前世虽然也见过农田,但都是现代化的大农场,像这样充满原始生命力的、一小块一小块的庄稼地,她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。
“哥,你看,那只蝴蝶好漂亮!”念宝指着不远处一只黄色的蝴蝶,兴奋地喊道。
李向阳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,笑了笑:“那是黄粉蝶,秋天的时候特别多。等忙完了秋收,哥带你去捉蝴蝶好不好?”
“好呀好呀!”念宝用力点头,小脸上满是期待。
说话间,一家人就到了自家的谷子地。这亩地不大,也就半亩左右,但谷子长得格外好,沉甸甸的谷穗把秸秆压得弯下了腰,远远看去,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。
“好了,开始干活吧。”李兴荣放下手里的工具,挽起了袖子,“向阳,你跟我一起割谷子,注意别割到手。秀兰,你负责把割下来的谷子捆成捆。念宝,你就在旁边捡掉下来的谷穗,别跑太远,知道吗?”
“知道啦!”念宝用力点头,把小竹篮放在田埂上,然后就蹲下身,开始认真地寻找散落的谷穗。
李兴荣和李向阳拿起镰刀,弯下腰,开始割谷子。他们的动作很熟练,“唰唰唰”的声音此起彼伏,一把把谷子被割下来,整齐地放在地上。张秀兰则跟在他们身后,拿起几根谷秆,熟练地把割下来的谷子捆成小捆,然后立在地上,像一个个小哨兵似的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