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的春风还带着几分料峭,却已悄悄吹绿了院角的草芽。李念宝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小路上,路边的积雪正在融化,踩上去咯吱作响。她一边走,一边哼着李红梅教她的儿歌,小脸上满是轻快——再过一个月,李向阳就要参加高考了,全家人都在为他紧张又期待。
“念宝!”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,念宝回头一看,是肖冬玲骑着自行车追了上来。她刚从县城中学报名回来,车把上还挂着一个布包,里面装着新领的课本。
“冬玲姐!”念宝停下脚步,笑着迎上去,“你报名顺利吗?县城中学是不是特别大?”
“顺利!”肖冬玲停下车,眼里闪着光,“学校比我想象的还大,有两栋教学楼,还有一个特别大的操场。老师也特别好,还夸我基础扎实呢。”她从布包里拿出一本崭新的数学课本,递给念宝,“你看,这是初中的数学课本,里面有好多有意思的题目,等我学会了教你。”
念宝接过课本,小心地翻看着,眼里满是向往:“真好,我也想快点长大,去县城上学。”
“会的,”肖冬玲揉了揉她的头,“你这么聪明,以后肯定能考上县城最好的中学。快上学去吧,别迟到了,我还要回家跟妗子说报名的事呢。”
念宝点点头,挥手跟肖冬玲告别,蹦蹦跳跳地往学校跑去。
接下来的日子,家里的重心几乎都放在了李向阳的高考备考上。张秀兰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营养餐,早上煮鸡蛋,晚上炖鸡汤;李兴荣特意去镇上买了煤油,让他晚上能多学一会儿;念宝也懂事地不吵不闹,每天放学回家就安安静静地在旁边看书,偶尔还会给李向阳递杯热水、削个苹果。
肖红梅也从师范学校寄来了信,信里写满了鼓励的话,还附上了自己整理的复习笔记,让李向阳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写信问她。远在部队的肖建军也寄来了包裹,里面有几本复习资料,还有一张他穿着军装的照片,背面写着“向阳,加油!等你考上大学,哥请你吃北京烤鸭”。
高考前一周,李向阳按照老师的建议,开始调整作息,每天只复习两三个小时,其余时间用来休息。这天下午,他难得空闲,坐在院子里晒太阳,念宝凑到他身边,小声问:“哥,你紧张吗?”
李向阳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:“有点,但更多的是期待。等考完了,我就带你去县城玩,去吃你最爱的糖糕。”
“真的吗?”念宝眼睛一亮,“那你一定要好好考,考上北京的大学,到时候我们还能去看二哥。”
“好,”李向阳摸了摸她的头,眼神坚定,“哥一定努力。”
高考的日子终于到了。李兴荣骑着自行车,送李向阳去县城参加考试。临走前,张秀兰把一个煮好的鸡蛋塞进李向阳手里:“别紧张,正常发挥就好,娘在家等你回来。”
念宝也拉着李向阳的衣角,小声说:“哥,加油!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。”
李向阳点点头,转身坐上自行车,朝着县城的方向去了。
接下来的三天,家里的气氛格外安静。张秀兰总是坐立不安,一会儿去厨房看看,一会儿又走到院门口张望;念宝也没了往日的活泼,每天放学回家就坐在门口,盼着李向阳早点回来。
第三天下午,远处终于传来了自行车的铃铛声。念宝一下子跳起来,朝着声音的方向跑去,果然看到李兴荣和李向阳回来了。
“哥!”念宝扑上去,拉着李向阳的手,“考得怎么样?难不难?”
李向阳笑着说:“还行,大部分题目都会做,应该没问题。”
张秀兰也迎了上来,接过李向阳的书包,连忙问:“累不累?快进屋歇会儿,娘给你炖了鸡汤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就是漫长的等待。李向阳恢复了往日的作息,每天帮着家里干些活,偶尔也会看看书,却不再像以前那样紧绷着神经。念宝知道,他心里其实还是有些忐忑,只是不想让家人担心。
七月中旬的一天,邮递员骑着自行车,飞快地冲进村里,大声喊着:“李向阳家在吗?录取通知书到了!”
正在院子里喂鸡的念宝听到声音,一下子扔下手里的鸡食,朝着门口跑去:“在这儿!在这儿!”
李向阳和张秀兰也连忙从屋里跑出来。邮递员笑着递过一个厚厚的信封,上面印着“北京师范大学”的字样。
“北京师范大学!”李兴荣接过信封,激动得手都有些抖了,“向阳,你考上北京的大学了!”
李向阳愣了一下,接过信封,小心翼翼地拆开。里面是一张红色的录取通知书,上面写着:“李向阳同学,你已被我校中文系录取,请于九月一日到校报到。”
“考上了!我考上了!”李向阳看着录取通知书,激动得大声喊了出来,眼眶一下子红了。
张秀兰也忍不住哭了,拉着李向阳的手,不停地说:“好,好,真是太好了!你爹要是知道了,肯定高兴坏了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