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章:冬雪砺锋芒,初心赴新程
腊月的寒风裹着雪沫子,狠狠砸在县城第一中学的玻璃窗上,发出“簌簌”的声响。李念宝坐在教室的暖气片旁,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省重点高中招生简章——距离中考只剩半年,她把招生简章上的录取分数线用红笔圈了三遍,铅笔在旁边写满了“加油”“坚持”,笔尖都快把纸戳破了。
“念宝,歇会儿吧,眼睛都快贴在书上了。”同桌林晓燕递过来一颗水果糖,“刚李老师说,下午要模拟考试,咱们得留点精力。”
念宝接过糖,剥开糖纸塞进嘴里,甜丝丝的味道稍微缓解了紧绷的神经。她把招生简章小心地折好放进笔袋,翻开数学错题本——上面记满了近三个月的错题,每道题旁边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错误原因和解题思路,这是她跟肖冬玲学的方法,说“错题本比新题更能查漏补缺”。
下午的模拟考试,念宝做得格外顺利。语文作文题目是《我的梦想》,她几乎没犹豫就写了想当医生的初心——写小时候看到娘腰疼却舍不得去医院的心疼,写冬玲姐穿着白大褂给病人看病的坚定,写自己在化学实验里找到药物研发可能的兴奋。写完最后一个字时,她抬头看向窗外,雪不知何时停了,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,给光秃秃的树枝镀上了一层金边。
成绩出来那天,李念宝考了全年级第三。班主任李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,递过一杯热茶水:“念宝,照这个势头,省重点高中肯定没问题。不过你的物理还得再加强,我给你找了些压轴题,有空多做做。”
“谢谢李老师!”念宝接过厚厚的习题册,心里满是感激。她知道,老师一直很照顾她,不仅经常给她补物理,还帮她申请了学校的助学金,减轻家里的负担。
放学回家,念宝刚走到肖红梅的宿舍楼下,就看到李青兰站在门口,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。“冬玲姐!你怎么来了?”念宝跑过去,惊喜地拉着她的手。
“医院今天不忙,我给你炖了鸡汤,补补脑子。”肖冬玲笑着打开保温桶,浓郁的鸡汤香味扑面而来,“对了,我还带了本《中考物理冲刺秘籍》,里面有很多解题技巧,你看看能不能用得上。”
念宝接过书,指尖摩挲着封面,心里暖融融的。自从冬玲姐调回县城医院,几乎每个月都会来看她,有时候带吃的,有时候带辅导资料,比亲姐姐还贴心。“冬玲姐,这次模拟考我物理还是扣了十分,你有空能帮我讲讲吗?”
“当然能,”肖冬玲揉了揉她的头,“周末我休息,到时候来学校找你,咱们一起分析错题。”
周末的图书馆里,肖冬玲拿着念宝的物理错题本,一道题一道题地讲。遇到念宝不懂的力学原理,她就用医院里的注射器做比喻:“你看,打针时推注射器的力,就像这个题目里的压力,受力面积不同,效果也不一样,是不是就好理解了?”
念宝恍然大悟,连忙把比喻记在错题本上。她发现,冬玲姐总能把复杂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,就像她当年教自己认“医”字时一样,总能找到最贴近生活的例子。
二月初的一天,肖建军从北京寄来了一个包裹,里面除了北京的糖糕和新文具,还有一张他穿着军装的合影——照片上,他站在天安门广场前,身边是几个同样穿着军装的战友,背景里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。包裹里还有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:“念宝,中考加油!等你考上省重点,二哥回来带你去北京玩,咱们再去看一次升国旗。”
念宝把照片贴在书桌前,每天早上看到,就觉得充满了力量。她给肖建军回了信,说自己一定会考上省重点,还说等以后当了医生,要去部队给战士们看病,让他们都健健康康的。
三月中旬,学校组织了一次中考誓师大会。念宝作为学生代表,站在主席台上发言。她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同学,想起了自己刚上初中时的样子,想起了家人的支持和老师的教导,声音格外坚定:“我想考上省重点高中,想考上省城的医学院,想当一名能为大家治病的医生。为了这个目标,我会拼尽全力,绝不放弃!”
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,肖红梅站在人群里,眼里满是骄傲。誓师大会结束后,她递给念宝一个新的笔记本:“这是我给你买的,用来记中考倒计时,每天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,坚持到最后。”
念宝接过笔记本,在第一页写下:“距离中考还有98天,加油,李念宝!”
接下来的日子,念宝进入了冲刺阶段。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,背英语单词和语文古诗文;白天认真听老师讲课,课间也在做题;晚上下晚自习后,还会在宿舍里学到十一点,直到管理员来催才睡觉。肖红梅每天都会给她送夜宵,有时候是一碗鸡蛋羹,有时候是一杯热牛奶;肖冬玲也会抽时间来学校,帮她解决物理和化学上的难题;张秀兰和李兴荣则每个周末都来县城看她,给她带家里种的蔬菜和水果,让她别太累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