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,只见阿米拉背着急救包,手里提着几个手电筒跑过来:“李老师!陆老师!我带了手电筒和葡萄糖!大家先补充点体力!”她的肩膀还是肿着,跑起来一瘸一拐,可手里的手电筒却握得很稳,灯光照亮了塘坝上的每一个人。
“你怎么来了?不是让你守卫生所吗?”念宝刚从村里协调完更多村民过来支援,看到阿米拉,又急又心疼。
“卫生所已经安排好了,我让村里的妇联主任帮忙看着!”阿米拉把葡萄糖递给卡姆,“卡姆,你手上的伤流血了,快喝点葡萄糖补充体力,我给你重新包扎!”她蹲下身,小心翼翼地解开卡姆手上的绷带,伤口已经被磨得血肉模糊,她拿出碘伏,轻轻擦拭着,卡姆疼得皱起眉,却还是笑着说:“没事,这点小伤不算什么。”
就在这时,陆泽言突然大喊:“不好!木板要断了!”大家抬头一看,只见刚才插进去的木板已经弯曲变形,裂缝处的水流量越来越大,眼看就要溃决。“大家快往后退!”陆泽言刚喊完,就听到“轰隆”一声,木板断了,浑浊的塘水顺着裂缝涌了出来,像一条凶猛的野兽。
“快用沙袋堆成墙!”陆泽言扑过去,用身体挡住水流,村民们也跟着扑过来,用沙袋在裂缝前堆成一道矮墙。卡姆、阿卜杜拉、王医生也跟着一起堆,阿米拉则在旁边用手电筒照着,给大家指引方向。水流越来越急,刚堆好的沙袋墙被冲得摇摇欲坠,陆泽言的衣服已经被水浸透,冻得嘴唇发紫,可他还是死死地顶着沙袋墙,不肯后退一步。
就在这危急时刻,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,只见念宝带着十几个村民跑过来,每个人手里都拿着铁锹和麻袋:“大家加把劲!人多力量大,一定能守住!”
村民们的到来,给大家注入了新的力量。大家分工合作,有的装沙袋,有的堆沙袋墙,有的用铁锹往裂缝里填土,手电筒的灯光在塘坝上交织成一片,像一道道希望的光。卡姆的手上已经没有力气了,可他还是咬着牙,继续装沙袋;阿卜杜拉的膝盖疼得站不住了,他就跪在泥水里,用手往沙袋里捧土;阿米拉则在旁边给大家递水、递葡萄糖,时不时帮着扶一下快要倒的沙袋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消失了,只有手电筒的灯光和村里的路灯,照亮着塘坝上忙碌的身影。终于,在大家的努力下,裂缝处的水流渐渐变小,沙袋墙也越来越稳固,塘坝终于守住了!
“守住了!我们守住了!”小李兴奋地大喊,村民们也跟着欢呼起来,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陆泽言松开顶着沙袋的手,踉跄了一下,念宝立刻扶住他:“你没事吧?”陆泽言摇摇头,笑着说:“没事,就是有点累。”
卡姆坐在泥水里,看着眼前的沙袋墙,手上的伤口还在流血,可他却笑得格外灿烂:“我第一次参与堵坝,太刺激了!”阿卜杜拉也坐在地上,揉着膝盖,脸上满是疲惫,却依旧难掩兴奋:“这比在难民营拆帐篷难多了,不过我们成功了!”
阿米拉站在旁边,看着大家,眼里闪着泪光:“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,一起努力,一起克服困难,这种感觉真好。”
王医生走过来,拍了拍大家的肩膀:“谢谢你们,要是没有你们,这塘坝肯定守不住,下游的人家也危险了。你们这些年轻医生,不仅医术好,还有担当,是我们青山村的恩人啊!”
村民们也纷纷围过来,给大家递水、递毛巾,嘴里不停地说着“谢谢”。赵奶奶的重孙子拿着一个热乎乎的红薯,跑到阿卜杜拉面前:“叔叔,给你吃,红薯可甜了。”阿卜杜拉接过红薯,心里一阵温暖,咬了一口,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散开,驱散了所有的疲惫。
夜深了,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卫生所。阿米拉给每个人处理伤口,卡姆的手需要缝针,陆泽言的手臂因为长时间用力,肌肉拉伤了,阿卜杜拉的膝盖淤青更严重了,念宝的脚因为长时间泡在泥水里,起了好几个水泡。可没有人抱怨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——因为他们守住了塘坝,守住了村民的家园。
月光透过卫生所的窗户,洒在地上,像一层银霜。大家坐在长椅上,吃着村民送来的热红薯和馒头,聊着刚才的经历,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卫生所。卡姆说,等他回到肯尼亚,要教村里的人如何加固田埂,防止洪水冲垮农田;阿卜杜拉说,他要在难民营里建一个“应急救援队”,遇到危险时能及时救援;阿米拉说,她要把这次的经历写进日记里,告诉尼泊尔的孩子们,团结就是力量;阮氏秋则说,她要把急救知识教给村里的每个人,让大家在遇到危险时能自救。
念宝和陆泽言相视一笑,眼里满是温暖与骄傲。他们知道,这次的经历,会成为学员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。它让学员们明白,基层医生不仅要会看病,还要有守护家园的担当;不仅要救死扶伤,还要和村民们同心协力,共渡难关。
月光下,卫生所的灯光依旧亮着,像一盏希望的灯,照亮着青山村的夜晚,也照亮着学员们前行的医途。他们知道,未来的道路上,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,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,坚守初心,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,守护每一个生命,每一个家园。
喜欢七十年代的宝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七十年代的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