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俊在军区大院为老将军撰写回忆录的工作,终于画上了句号。
过去的数月,他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,将自己所有的心神都投入到那浩瀚的历史洪流之中。从红军长征的铁血征途,到抗日烽火的浴血奋战,再到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,那些沾着血与火的一手记忆,通过老将军沙哑而充满力量的口述,以及方俊凝练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,最终化作了一部厚重的史诗。特别是那篇被他命名为《无名者的挽歌》的扉页章节,更是他将施斌班长、王卫国以及那些在黄土地和红土地上牺牲的无名英雄们,与哪些爬雪山、过草原,参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英雄们,用最真实、最沉痛的文字,镌刻在了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。
回忆录的初稿完成后,老将军对方俊的评价极高,称他“不是在写历史,你是在让历史重新呼吸!”这份认可,比任何军功章都让方俊感到骄傲和满足。
但他内心的疲惫与空虚,也达到了顶点。他瘦了一大圈,眼窝深陷,像是被掏空了所有能量。那些在文字中重现的牺牲与苦难,那些被他强行压抑在心底的个人情感,都在此刻反噬着他。
老将军看出了他的憔悴,曾特意批给他半个月的假期,让他回上海探亲。那次回家,他见到了日渐苍老的父母,却也被父母安排了与纺织厂会计张晓雯的相亲。
吴志刚参谋更是借机“关心”,提醒他要“解决个人问题”,并暗示了与杨岚之间“不合时宜的儿女情长”是部队铁的纪律所不允许的“高压红线”。这一切,都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,将他牢牢困住,让他感到窒息和疲惫。他像一个被命运抛弃的浮萍,在家庭、体制和个人情感的巨大囚笼里,无力挣扎。
在方俊即将离开军区,返回原部队的前一天晚上,老将军特意将他请到家中吃晚饭。
那晚华灯初上,二号楼的客厅里比往日更加明亮。
吴志刚参谋也在座,还有几位方俊不太熟悉的军区干部,都是老将军的故旧或部下。饭桌上,气氛融洽,推杯换盏间,谈笑风生。老将军显得格外高兴,频频举杯,对方俊赞不绝口。
“小方啊,你可是帮了我这个老头子一个大忙!这本回忆录,写得是真好,比那些狗屁不通的官样文章强了不知道多少倍!”老将军红光满面,指着方俊对众人笑道,“你们可别小看了这个小鬼,从前线下来的战斗英雄,拿起笔杆子也是一把好手!”
方俊坐在老将军身边,面对众人的赞誉,只觉得如坐针毡。他穿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了的军服,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格格不入,可心底那份自卑和疲惫,却如影随形。
他的目光,总是不自觉地,在客厅里搜寻着。他期望看到那抹熟悉的身影,那个穿着白大褂或蓝色连衣裙、带着淡淡花露水香气的杨岚。他记得,在卫生间里她曾握着他的手,用那双清澈的眼睛,看穿了他所有的谎言和挣扎,鼓励他“为那朵带血的玫瑰去抗争”。她是他内心深处,唯一还未被污染的希望和柔软。
可杨岚,没有出现。
饭局过半,方俊终于忍不住,他小心翼翼地看向老将军,问道:“首长,杨岚……她今天没在家吗?”
老将军呷了一口茶,浑浊的眼睛里,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。他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吴志刚,又看了看方俊那张写满了期待和失落的脸,哈哈一笑:“哦,你说岚岚啊!那丫头,最近不是忙于在医学院补习功课了!这不是快期末了吗,她那脑瓜子,除了会捣鼓那些瓶瓶罐罐,其他的一概不灵光,正发愁怎么才能不挂科呢!我这个老头子,是管不了她喽。”
这个解释,听起来合情合理,却又带着一丝刻意的轻描淡写。方俊的心,猛地一沉。他不知道这是真是假。或许,是杨岚的父亲,不希望她再与自己这个“借调”来的大头兵有过多牵扯;或许,是她自己也厌倦了这种无望的纠缠,选择了回避。
他回想起那天在书房里,她眼中的泪光和那句“你是不是还在想着你那个‘死掉’的姑娘?”,只觉得一阵阵的刺痛。他用谎言筑起的壁垒,虽然隔绝了外界的审视,却也隔绝了唯一的救赎。
杨岚的缺席,像一块冰冷的石头,重重地砸在方俊的心上。那晚饭,他吃得食不知味,仿佛所有的美味,都带着一股苦涩的滋味。他感到自己被孤立在这喧嚣的宴席中,像一个被所有人遗忘的孤岛。
饭局结束后,方俊第一个起身告辞。他不敢再多待一秒钟。他怕自己会在那充满期待和审视的目光中,彻底崩溃。
当他走出那栋红砖小楼,重新站在清冷的夜风中时,他只觉得浑身力气,都被抽空了。因为他看到,在他转身离开的那一瞬,杨岚的窗户,漆黑一片,没有一丝灯光。
离开军区大院那天,吴志刚参谋特意早早赶到军区招待所,方俊的那间301房间,为他送行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