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校要根据不同系科提出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,从而倒逼一些高校对薄弱专业进行优化或调整。根据浙江、上海的统计数据,目前有53%左右的高校专业没有提出任何选科要求。主要原因是担心限制多了,到时合格考生不够,造成生源不足等问题。此外,录取时若出现选考科目与高校指定科目的招生计划不匹配的情况,应如何调剂才不会影响招考的公平性?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认真、细致的调研,有些还应未雨绸缪。
记:近年来,随着我国自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,自主招生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。为何在国外运转良好的自主招生模式,在中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?国家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?
刘: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,自古以来讲究“天理国法人情”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,如果没有刚性的考试分数把关,就很容易造成人情的介入,干扰招生考试的公平性与客观性。实行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完全靠考试分数录取的不足。仅仅靠考试分数录取确实存在一些弊端,导致考什么就教什么、学什么,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、不学什么,不注重平时的表现、成绩,学生学习负担重、知识偏狭,体育不受重视等一系列问题。国家想通过自主招生,选拔一些学科专长、发展潜力比较好,也许考试分数不一定很高、发展不是很全面的学生。然而,偏才、怪才的人数还是很少,各高校还是希望招收比较全面、比较优秀的学生,这些学生在高考中同样也可以取得高分。自主招生后来演变成大部分高校的“掐尖之战”。自主招生确实也选拔了一些人才,但是很多时候沦为提前抢优秀生源、降分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。此外,自主招生的一些材料可能造假,有些材料无法准确判断。自主招生中出现的腐败案件,也对招生的公平性造成不良影响。民众对自主招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权力寻租等问题非常关注。
近年来,国家对自主招生制度进一步规范、完善。一是压缩自主招生的比例。除了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的比例较高,其他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严格控制在招生总数的5%以内。二是要求阳光招生。要求在自主招生的多个环节进行公示,公示的信息、材料要尽可能完整、详细,包括学生的姓名、籍贯、来源学校等。
也有人提出能不能公布自主招生的面试成绩。纪检监察部门也全程跟进、监督,真正起到检查、督促的作用。
记: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,高考改革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?
刘:推进教育公平是高考改革始终坚持的方向。例如,对中西部地区的招生倾斜政策,无论是高考的录取率还是高水平大学指标的比例,都在向中西部人口大省、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倾斜。此外,清理高考加分,规范自主招生制度,也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。
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,我认为未来最主要的是坚持高考在高校录取中的主体地位,这一点很重要。不管录取率提高多少,社会怎么变迁,老百姓对公平的关注还是第一位的。科学选才当然很重要,但是一般民众更关注公平性。万变不离其宗,高考不管怎么改,始终要坚持公平性,公平还主要靠分数来保障,没有分数的刚性把关,很容易受到人情、金钱、权力的干扰。即使将来有可能降低考试分数的重要性,高考招生还是要坚持以考试分数为主,这样的改革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。
喜欢即将消逝的乡村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即将消逝的乡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