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号外!号外!平型关大捷!】
【我八路军115师,于平型关乔沟地区,设下口袋阵,一举歼灭日寇板垣师团第21旅团主力及辎重部队,毙敌数千,缴获军械物资无数!】
【此役,乃全面抗战以来,我军取得之最大胜利!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之神话!】
消息一出,整个南京城,都沸腾了。
中华门外的茶馆里,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颤抖着双手,举起报纸,老泪纵横:“打得好!打得好啊!我儿子死在淞沪,总算是有人给他报仇了!”
新街口的十字路口,数百名学生自发聚集,高举着“抗战必胜”的标语,齐声高呼口号,声音震天。
夫子庙的秦淮河畔,无数百姓点燃鞭炮,火光映红了半边天。
压抑了太久的民心士气,在这一刻,被彻底点燃。
大街小巷,无数的百姓,自发地走上街头,敲锣打鼓,燃放鞭炮,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。
“打得好!就该这么打!”
“八路军好样的!”
“他娘的,总算出了一口恶气!”
人们的脸上,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和自豪。
淞沪会战失利带来的阴霾,在这一刻,被一扫而空。
“好!好啊!”
校长连说了两个“好”字。
固然是前线将士用命,但侍从室第六组的吴融,也是居功至伟啊。”
“哦?此话怎讲?”
戴隐清了清嗓子,将那套早已准备好的说辞,娓娓道来。
“早在半个月前,吴融就通过他经营多年的东北特殊渠道,提前获取了日军的作战意图。他判断出,日军板垣师团,将是进攻山西的主力。”
“随后,他又运筹帷幄,通过一系列复杂的、不为外人道的手段,将一份经过处理的情报,巧妙地送到了八路军的手中,引导他们,在平型关设伏。”
他将吴融那场惊心动魄的豪赌,描绘成了一场尽在掌握的精密布局。
将“泄露情报”,美化成了“战略引导”。
校长听得是连连点头。
“战略引导?你是说,我们提前知道八路军会在平型关设伏?”
“吴融判断出平型关是伏击日军的最佳地点,于是通过特殊渠道,将情报送到了对方手中。至于他们如何利用,那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。”
校长沉默了片刻,然后缓缓点头:“这么说,八路军这次立功,我们也有一份功劳?”
“正是”。
他需要这样一个说法——既能宣传抗战胜利,鼓舞民心,又能暗示“八路军的胜利离不开中央的支持”,为日后的政治博弈埋下伏笔。
“这么说,这次大捷,是我们提前策划好的?”
“吴融这小子,虽然年轻,但手段确实了得。他就像一把藏在袖子里的刀,总能在关键时刻,给敌人致命一击。”
“好!吴融……这个名字,我记住了。这样的青年才俊,要重用!要给他更大的舞台!”
“传我的命令,晋升吴融为军统本部少将,侍从室第六组,扩编为侍从室第一处,直接向我负责!”
吴融今年才多大?二十出头!少将!
这个晋升速度,在整个国民党军界,都是闻所未闻!
戴隐的心中,有高兴,也有警惕。
高兴的是,吴融是他的人,吴融高升,他也脸上有光。
警惕的是,这把刀,似乎已经锋利到,快要超出他的掌控了。
但他的脸上,依旧是那副恭敬而谦卑的表情。
“谢校长栽培!”
消息,很快就传遍了军统和中统。
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,震得外焦里嫩。
军统总部的食堂里,几个老资格的少校聚在一起,低声议论。
“你们听说了吗?吴融那小子,一步登天,成少将了!”
“我听说了。他今年才多大?二十三?二十四?”
“二十三!我当年二十三的时候,还在当排长呢!”
“人比人,气死人啊……”
“听说他是黄埔三期的?结果现在……唉。”
“别想了,人家有本事。平型关大捷,那可是震惊全国的大功!”
“可那不是八路军打的吗?怎么功劳就算在他头上了?”
“嘘!小声点!这种话能乱说吗?戴老板都亲自向委座汇报了,说是吴融提前布局,引导友军作战。”
“引导?怎么引导的?”
“你管他怎么引导的!反正上面认了,那就是真的!”
吴融,那个刚来南京没多久的年轻人,竟然一步登天,成了少将,成了一处之长!
这简直比平型关大捷本身,还要令人难以置信。
中统总部,杨立仁的办公室。
“啪!”
一个名贵的青花瓷茶杯,被他狠狠地摔在了地上,四分五裂。
“吴~融!”
杨立仁从牙缝里,挤出这两个字,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,满是嫉妒和怨毒。
他想不通。
他实在是想不通。
凭什么?
凭什么那个毛头小子,能得到委员长如此的青睐?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黄埔刚毕业,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黄埔刚毕业,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