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的阳光透过百叶窗,在某科研机构实验室的地板上切割出明亮的光带。陈三七站在一块巨大的白板前,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、图表和数据点,宛如一幅神秘的星图。
经过数月的系统测量和数据积累,他已经收集了超过5000组环境参数和修炼效果的对应数据。这些数据来自37个不同的地点,涵盖了城市、乡村、山林、水域等各种环境类型。
现在,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是从这片数据的海洋中,找出真正的规律。
“如果环境因素确实影响修炼,那么应该存在统计上的显着性差异。”他喃喃自语,开始了繁琐的数据分析工作。
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。首先需要将各种不同量纲的数据标准化处理:地磁场强度、空气离子浓度、环境噪声、温湿度...每种参数都有自己的量纲和量级,必须转换成统一的标准化值。
然后是相关性分析。陈三七编写了复杂的算法,计算每种环境参数与修炼效果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。结果显示,某些参数确实与修炼效果存在显着相关性:
地磁场稳定性与气感纯净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.72;
负离子浓度与气感产生速度的相关系数为0.68;
特定频段的环境噪声与意念集中度呈负相关,相关系数为-0.61。
“果然有规律!”陈三七兴奋地记录下这些发现。
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。为了进一步验证,他开始进行回归分析,建立环境参数与修炼效果之间的数学模型。
经过多次尝试,他得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结果:用一个包含五个关键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,可以解释修炼效果变异的68%!
模型公式为:E = 0.35·M + 0.28·I + 0.18·T - 0.12·N + 0.07·H + ε
其中E是修炼效果指数,M是地磁场稳定性,I是负离子浓度,T是温度稳定性,N是噪声强度,H是湿度,ε是误差项。
这个模型虽然简单,却具有重要意义——它首次用量化的方式证实了环境对修炼的影响!
然而,陈三七并不满足。他知道,真正的影响因素可能更加复杂,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或者交互效应。
于是,他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分析方法:主成分分析、聚类分析、甚至机器学习算法。
过程异常艰难。很多高级分析方法需要专业的统计学知识,他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应用。有几次,因为方法使用不当,得出了错误的结论,浪费了大量时间。
但修炼带来的脑力提升让他能够快速学习和调整。渐渐地,他从一个统计学的业余爱好者,成长为了一个数据分析的高手。
最突破的发现来自于时间序列分析。当他把所有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后,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:修炼效果似乎存在着以29.5天为周期的波动!
“这与月相周期完全一致!”陈三七立即将月相数据加入分析,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想——月相确实与修炼效果存在显着相关性,满月期间的效果明显优于新月期间。
这个发现让他想起了先祖笔记中关于“星辉”和“月相”的记载。原来,古人早就观察到了这种影响,只是用当时的语言进行了描述。
更深入的分析还揭示了其他规律:地磁暴期间修炼效果下降;春秋分时节效果最佳;甚至某些行星运行方位也与修炼效果有关。
“天体运行...地质活动...大气环境...”陈三七在白板上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圆圈,“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修炼环境!”
基于这些发现,他开始构建一个更加综合的“修炼环境评估模型”。这个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质、电磁、大气、天体等多方面因素,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某时某地的修炼效果。
为了验证模型,他进行了一系列预测实验:先由模型预测某时某地的修炼效果,然后实际去该地修炼测量。
结果令人振奋: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75%以上!
“成功了!”陈三七难得地露出了笑容。这是自研究开始以来,最系统、最可靠的突破。
然而,就在他准备进一步优化模型时,再次感受到了那个未知势力的干扰。
最先出现异常的是数据存储系统。他存放在云端的部分数据遭到了加密攻击,幸好备份系统及时启动,没有造成损失。
然后是测量设备的问题。他常用的几台精密仪器相继出现“故障”,送修后却被告知“无明显问题”。
最明显的一次是在某处山林测量时,他明显感觉到周围的电磁环境被人为干扰——某些频段的信号突然增强,严重影响了他的测量数据。
“这些人不想让我继续研究?”陈三七皱起眉头。
在赵宇的帮助下,他加强了安全防护,采用了更加隐蔽的测量方法,甚至设计了一些反干扰措施。
但对方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。有一次,他发现自己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被植入了后门程序;另一次,他的电脑被远程操控,试图窃取研究成果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甲辰道启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甲辰道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