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嶷山深处,破晓的微光艰难地刺破浓重的夜色,却未能驱散那弥漫于茫茫林海间的、如同实质般流动的晨雾。
这雾气并非静止,而是如无数匹流动的素白轻纱,无声地缠绕在虬劲的古树枝桠间,渗入嶙峋的岩缝石隙里,将整片山林浸润在一片朦胧、湿润、带着草木清冷气息的静谧之中。
就在这片被薄雾笼罩的幽静溪畔,一块被流水冲刷得光滑圆润的青石之上,黄清璃正盘膝而坐。
他双目微阖,呼吸绵长悠远,周身灵力正随着《化尘归气》心法的独特韵律,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缓节奏,在四肢百骸间徐徐流转。
这一次,他刻意摒弃了往日那种急于求成、试图强力冲击瓶颈的刚猛方式。
十指虚虚地按在膝头,掌心向上摊开,如同虔诚的信徒承接上天的恩赐,静静地承接着自头顶繁茂枝叶缝隙间,悄然滑落的、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晨露。
一滴饱满圆润的露珠,带着山间最纯净的凉意,轻盈地坠落在他的掌心中央。
就在水珠触及肌肤的刹那,黄清璃彻底闭上了双眼。他并非隔绝外界,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一种极致的空灵之境,神识如同最精微的蛛网,无声无息地铺展开来,不再是霸道地探查,而是温柔地、细致地感知着周遭天地间最微妙的脉动。
那滴落在他掌心的露水,并未立刻散开,而是如同拥有生命般,沿着他掌心那纵横交错的天然纹路,开始缓慢而蜿蜒地流淌、浸润。
这看似随意的路径,在他高度凝聚的神识映照下,竟隐隐与脚下潺潺流淌的溪流分支、在布满青苔的碎石间分合聚散的细微水脉,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与呼应。
仿佛他掌心的纹路,就是一张微缩的、天地绘就的水脉图。
一缕山风,带着林间特有的清新与湿润,自溪涧下游悄然拂来。它先是温柔地掠过黄清璃虚按膝头的指缝。
那微凉的触感,那穿过指间时形成的、难以言喻的丝缕流速变化,在他此刻的感知中,被无限放大、解析。
这指尖流淌的微风,其内在的节奏、力度的起伏,竟与不远处山涧中奔涌溪水撞击岩石、回旋跌宕的哗哗水声,以及水流自身那永不停歇的奔涌节律,完美地契合在一起。
风,成了水声的使者;水声,成了风的注脚。
神识的触角并未止步于水面与风间,而是更深入地沉入脚下这片被腐殖质覆盖的、湿润而充满生命力的土地。
就在他盘坐的青石旁,一丛厚厚的、半腐烂的褐色落叶之下,一只小小的蚯蚓正在奋力地拱动着松软的泥土。
那极其微弱、几乎难以被寻常感官捕捉的泥土翻动声,以及蚯蚓身体挤压土壤时传递出的、极其细微却富有生命韧性的震颤波动,竟然清晰地穿透了层层阻碍,被黄清璃的神识精准捕捉。
更令他心中微震的是,这源自大地深处、来自微小生命的搏动,每一次微颤,都仿佛一根无形的丝线,轻轻地、却又真实地牵动着他丹田气海之中,那原本匀速旋转的灵力气旋。
气旋的转速、形态,随着那地底微颤的节奏,发生着极其细微却和谐的同步波动。这一刻,他仿佛真正与足下的大地、与其中蕴藏的生命,建立了某种玄奥的联系。
整整十日的光阴,就在这溪畔青石之上,在承接露珠、聆听风语、感知地脉的循环往复中悄然流逝。
境界的壁垒,那看似坚固的瓶颈,依旧横亘在前,并未被一举冲破。
然而,黄清璃的心境却异常平和,再无半分焦躁。
他清晰地感受到,体内流转的灵力,在这十日与天地万物深度交感、刻意放缓节奏的“化尘归气”修炼下,悄然发生着本质的变化。
原本如同出鞘利剑般锐利、充满爆发性冲击力的灵力,此刻正经历着一种奇妙的蜕变。
那锋芒毕露的“锋锐”之感,如同被山间的雾霭、溪中的流水、林间的清风温柔地剥蚀、淬炼,渐渐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、沉凝、温润的光泽。
灵力流转间,不再有丝毫滞涩或狂躁,变得如同最上乘的古玉,通体温润,光华内蕴,流转不息,圆融自如,散发着一种平和而坚韧的力量感。
就在这灵力彻底完成蜕变,气息完全内敛,与周遭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瞬间——
一只羽翼闪烁着宝石般幽蓝光泽的山雀,扑棱着翅膀,自雾气缭绕的林间轻盈飞出。它似乎全然没有察觉到青石上盘坐的是一个拥有坐照境修为的修士。
它灵巧地落在黄清璃纹丝不动的肩头,小巧的脑袋好奇地歪了歪,乌黑的眼睛打量了一下这个安静的“木桩”,然后便旁若无人地低下头,用它那尖细的喙,开始悠闲而细致地啄理起自己翅膀上沾了晨露的、蓬松的羽毛。
它的动作自然放松,甚至偶尔还用蓬松的羽毛蹭了蹭黄清璃的颈侧,仿佛他只是溪畔一块生了苔藓的寻常岩石,或是林中一截安静的枯木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尘为仙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尘为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