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娃的发现如同在即将结盟的酒杯中投下了剧毒。雷钧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,没有立刻声张。他一边通过最高密级的通讯渠道,将这一骇人发现紧急传回“新黎明”,一边不动声色地继续与“避难所”长老会周旋,以需要详细研究符文细节为由,拖延着最终盟约的签署和核心技术转移。
“归乡号”指挥舱内,气氛凝重得如同铁块。所有人都明白,他们可能正站在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边缘。
“‘观测者’……它到底想干什么?”副官声音干涩,“既然能随时监控‘避难所’,为什么不直接清理掉?还要费尽心机维持这个‘实验室’?”
“或许,‘失败者’在绝境中的挣扎、联合、乃至可能产生的‘变异’,本身也是它观察和记录的一部分。”雷钧眼神冰冷,“我们这些‘残次品’的垂死反应,对它们而言,可能具有独特的‘研究价值’。”
这个推测让人不寒而栗。他们不仅是被评判的样本,甚至可能连反抗的意图和努力,都被纳入冷冰冰的实验数据中。
“那我们怎么办?立刻撤离吗?”有人提议。
“不行。”雷钧否定,“首先,我们无法确定‘避难所’本身是否知情。如果他们也是被蒙蔽的,我们的贸然撤离和揭穿,可能会立刻引发‘观测者’的清理程序,我们都得死在这里。其次,‘匿踪符文’的技术是真的,它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,我们不能放弃。”
就在“归乡号”陷入两难境地时,李默的指令从“新黎明”传来。指令内容出乎意料的……大胆。
【……确认‘匿踪符文’后门存在,风险极高。但技术价值同样巨大。】
【……执行‘镜像’计划:同意盟约,接收符文技术,但所有接收数据需经过‘织网者’团队进行隔离解析和逆向净化,尝试剥离或屏蔽后门程序。】
【……同时,对‘避难所’进行有限度警示。不直接揭穿,但暗示我们已发现潜在风险,观察其反应,判断其立场。】
【……‘归乡号’保持最高戒备,随时准备启动紧急跃迁。】
这是一步险棋。继续与可能被监控的“盟友”合作,同时暗中准备反制措施。
雷钧深吸一口气,执行命令。
他再次面见长老会晶析,神色如常地表示“新黎明”经过慎重考虑,同意盟约和交易条件,并希望尽快开始技术转移。但在交谈末尾,他看似不经意地提了一句:
“晶析长老,我们对‘匿踪符文’的精妙结构深感敬佩。不过,在初步解析中,我们的规则感知者注意到,符文某些深层节点与‘记录者’的规则脉络存在一些……令人费解的微弱共鸣。不知贵方是否知晓此现象?这或许关系到符文的长久稳定性。”
雷钧的话说得非常委婉,但核心意思明确——我们发现了不对劲,与“观测者”有关。
在他说出这番话的瞬间,艾娃敏锐地感知到,圆桌旁几位长老的规则波动出现了极其细微、但确实存在的**紊乱**!尤其是晶析,他体内流淌的流光出现了刹那的凝滞!
他们有反应!他们很可能……知情?!
晶析沉默了片刻,那空灵的声音再次响起,却似乎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与……无奈?
“……来自‘摇篮’的客人,你们的敏锐超乎我们的预期。”他没有直接承认,但话语中的意味已然明显,“宇宙的真相往往比表象更加复杂。有些‘庇护’,需要付出相应的‘代价’。重要的是……活下去,保留火种,等待……变数的出现。”
他没有明说,但这近乎默认的回应,以及那句“等待变数的出现”,让雷钧心中一动。难道,“避难所”并非心甘情愿被监视,他们也在隐忍,也在等待时机?而人类这个接触了“源初代码”的“变数”,就是他们等待的契机之一?
信任已然破裂,但一种基于互相利用和绝境求生的、更加脆弱的合作关系,却在无声中建立起来。
技术转移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中展开。“归乡号”接收了“匿踪符文”的全部数据流,并立刻将其导入特制的隔离服务器,由远在“新黎明”的“织网者”团队进行紧急解析和净化。
与此同时,第一批能源晶体和基因样本也从“归乡号”转运至“避难所”。看着那宝贵的资源,“避难所”居民们麻木的眼神中,似乎也多了一丝微弱的光亮。
然而,就在技术转移接近完成,双方都暗自松了口气,以为暂时度过了危机时——
刺耳的警报声猛地撕裂了“避难所”和“归乡号”的宁静!
“检测到高强度规则扰动!来源……坟场外围!是‘收割者’!它们来了!”监测员凄厉的呼喊声在通讯频道中炸响!
几乎在警报响起的同一时间,覆盖着“避难所”的那层微弱规则干扰场,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般剧烈荡漾起来!显然是“匿踪符文”的后门被激活,精准地引来了“收割者”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请大家收藏:(m.x33yq.org)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